菅敏是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,按照以往 ,她的眼力和经验让其“鹤立鸡群”,“我们车间的纺车一台有480锭,我一共可以看30台车,共有14400锭。细细的纱钱在牵伸过程中容易‘断头’,会造成相应纱锭上的棉纱浪费,这都要凭工人的眼力和经验去发现?!?/div>
但在智能化生产线面前,她的优势“变弱了”——在处理“断头”方面,装上“聪明大脑”的机器比人更可靠。
实际上,除了“断头”这一困扰纺纱企业的一大难题之外,在纺纱行业还存在着一种现象:纺纱对车间环境要求高,比如需要灯光明亮,车间温度时刻保持28摄氏度以下,湿度保持55%-65%以内,以保证产品质量。
“生产全程自动化”、“控制系统智能化”、“在线监测智慧化”,这“三化”的实现解决了上述两大难题,甚至可实现“熄灯生产,织造不断头”的生产状态。如同在黑暗中练就的“穿针儿眼”绝活,不借助灯光的高科技,完成了最熟练的纺织工完成不了的种种动作,从而打造出全球纺纱业的第一个“熄灯车间”。
产业转型升级,向AI技术要“红利”是当下很多产业的发展主流。但事物发展总是两面性,不好的一面便是,随着生产效率提高,会有大批的劳动力被精简。
“纺织行业里,90%的就业人口是农民工。我们不能以智能化为借口让工人下岗?!蔽呵糯匆导哦鲁ふ攀科皆虮颈钦咛寡裕录际跬贫瞪?,我们会扩大规模,吸收这部分被精简的劳动力,不会让一个纺织工人失业。
[编辑:于飞]